Close

台灣無水染布技術登法國 與自然共寫紡織新神話

09-19

為解決染布造成的污水污染,台灣皇加公司研發可量產的「SFD超臨界無水染色」技術,日前於巴黎Texworld商展亮相。藝術總監以2026-2027年的秋冬主題「新神話」預示:人類將更關注環保與經濟的關係。

第57屆「巴黎國際面料及輔料展覽會」(TexworldApparel Sourcing,以下簡稱Texworld)秋冬展於9月15日至17日在巴黎北郊Bourget展館舉行。

Texworld統計,本屆有來自35國逾1300家廠商參展,其中台灣為前5大供應國,共有12家面料商(運動與機能性、針織、絲質、刺繡與蕾絲等)、1家成衣商參與,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亦出席。

除了提供交易平台外,Texworld近年亦推廣「環保經濟」(Econogy),通過檢測的商家可獲標章,陳列於攤位。台灣共有4家獲選,包括皇加布業有限公司、偉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、雅織流行股份有限公司、源甡股份有限公司。

其中,皇加更以研發「SFD超臨界無水染色」技術,成為本屆開幕記者會焦點之一。該技術以二氧化碳取代水,具環保指標性。

皇加董事長謝曉慧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,紡織業因染布所產生的水污染與過度用水問題,一直是全世界急欲改善的方向。過去雖曾以污水回收或印刷取代染整,但效果有限。13年前,德國、荷蘭雖已發明無水染布技術,卻因種種限制難以量產。

謝曉慧說:「去年底,我們在台灣宣布完成SFD超臨界無水染色研發,並可量產,讓已參加23年Texworld的我們期待今年向國際開啟新頁。」

謝曉慧解釋,當二氧化碳達到氣液共存的超臨界狀態時,將同時具備液體的高溶解性與氣體的高滲透性,能使染料完全溶解並滲透到纖維毛細孔內。過程不產生廢水、不需化學助劑、染色快速,完成後無需烘乾、二氧化碳也可循環再用。

謝曉慧表示,家族企業自1958年在台北大稻埕起家,是從織布、染整、製作、銷售的一條龍,雖然規模不如國際大廠,卻擁有彈性,知道客戶需要什麼。近年在與業界合作及經濟部支持下,持續研發減碳技術,目前「SFD超臨界無水染色」已可為大部分面料甚至是皮革染色。

Texworld藝術總監之一傑涵(Louis Gérin)接受中央社專訪。他表示:「台灣的風格非常有趣,與中國、越南、印尼等亞洲國家截然不同。雖與韓國同樣發展許多技術性面料,卻又多了一種奇思妙想,更自由奔放,表現力強烈。」

他補充,台灣紡織業歷史悠久,累積深厚文化底蘊。雖非全球最大出口國,卻因企業家的深思熟慮與創造力,能開發兼具市場需求與品質的產品。

他說:「就以Texworld銷售量最好的基本款面料為例,台灣業者所推出的不僅是單純的基本款,更在材質、選色、配色上別出心裁,展現鮮明個性,成功吸引買家,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。」

去年Texworld展會吸引約1.3萬人次參觀,近7成為歐洲採購業者,以法國、英國、義大利居多。為協助業者掌握市場脈動,Texworld請藝術雙總監傑涵與拉莫(Grégory Lamaud)撰寫潮流專書並演講。

兩位總監以「新神話」(Nova Fabula)為2026-2027秋冬主題,吸引觀眾關注。

他們預測,帶有低調霓虹感的大地色將開始流行,如夜靛色、肉桃色等;擬仿樹皮或礦物的織紋將普遍出現;甚至連警戒用的橘紅色三角錐,也將轉化為向自然學習的新造型語彙。

傑涵表示,時尚源於紡織,設計衣服前,必須先研發布料。趨勢來自人們對色彩、形狀、造型的關注,而布料是這些意識的具體化。畢竟全球90%的人穿的並非是高級時裝,而是日常衣物、工作服、運動服或傳統服飾等,「紡織品早已是我們的第二層皮膚,幫助遮掩或顯露什麼,我們總是需要它」。

他強調,人類正處於經濟與生態交錯的轉折點,大家齊聚一堂,期待以更靈性、哲學、科學的角度,對環境負責,與自然共寫新神話。

免責聲明: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本站所有資源全部收集於互聯網,分享目的僅供大家學習與參考,如有版權或知識產權侵犯等,請給我們留言。
©版權 2009-2020 香港娛樂日報      聯繫我們   SiteMap